【记者 何书玮/高雄 报导】义守大学被誉为『小型联合国』,长期深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今年7月及8月『医学院』物理治疗学系共选送5位学子,飞行逾9000公里前往德国杜塞道夫大学(Heinrich Heine Universität Düsseldorf, HHU D)及该校医学中心(Universitätsklinikum Düsseldorf, UKD),与德国医学人文教育教授及物理治疗临床工作专家们进行跨领域交流学习。

今年见习计划,以『科学不忘人文、人文不离科学』为主题。学生们在德国的见习经历非常丰富,除了骨科、物理治疗部、创伤医学部、安宁病房,还到『音乐家物理治疗门诊』单位见习。让学生们了解物理治疗在德国医疗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并学习到如何为病患提供兼顾生理与心理的复健治疗。此外,学生也到医学中心辖下的物理治疗学校,与当地教师及年轻学员分享交流,藉此暸解德国的物理治疗学校各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除了医疗实务见习外,杜塞道夫大学医学历史、理论与伦理研究所(Institut für Geschichte, Theorie und Ethik der Medizin)的教授们,特地为到访的学子安排多场临床案例及论文研讨会。从自然科学以外的历史、伦理、哲学角度,重新省思医学之于人类的意义。

参与计划的物治系陈凤谦表示,此次前往德国见习,与不同国家的师生互动,在相同议题上也出现多元的看法,交流过程中也激发她对学习的热情。同行的刘庭妍也说,德国各领域专家在讨论交流时,并非直接说出答案,而是使用推论的方式,再逐步结论,让她从中了解科学家在研究未知的领域时,开辟属于自己学术视野的方式。学生罗雯龄说,在这次的见习单位中,感触最深的是安宁病房,无论环境及设备,以及医师与照护团队所提供的艺术、音乐和香氛治疗,让家属甚至病人脸上都挂着一抹微笑,给人满满的力量,体悟到死亡不仅是病人独自承受,也需要给予家属非常大的支持和勇气。
医学系老师林冠群提到,出发前为了让学生熟悉德国文化,利用课后时间引导学子学习,内容包括德国文化、基础德语文法和日常会话,并加强阅读、听讲、对话及简报能力。杜塞道夫大学的教授和同仁更是用心协助、规划。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共同为东西方医学人文及医学基础教育努力,培育更多具备全人知能的医疗人才。义守大学拥有300多间海外姊妹校,丰沛的国际移动力滋养义大学子成长、茁壮,让学子出国的梦想从校园启航,年轻世代在校园中培养国际视野与累积国际人脉,成为最直接的受惠者。(照片义守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