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伟龙/苗栗 报导】育达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与应用学士学位学程近日举办『大学社会责任与运算思维教育融合计划』,秉持『深耕在地,善尽大学社会责任』的宗旨,活动吸引了新南小学、竹南小学、锦水小学、侨乐小学、造桥小学及新竹建功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学生参加,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并引导学生建立运算思维与数字素养。
本次课程主题为『排序法』,运用了创新设计的3D立体教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注力,课程由计划主持人姜玲凤助理教授精心策划,聚焦于排序法中的『气泡排序法』,教案内容涵盖数学、理化与信息科技…等多领域知识。家长们反应热烈,积极报名并参与,与孩子共同学习,建立亲子之间的共同话题。活动中,不少家长表示从亲子共学中受益良多,重新认识到学生时期的知识乐趣;而育达科大的学生们在活动中亦感受到教育责任与实践的成就感,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成为他们未来投入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石。

姜玲凤助理教授指出:本次课程中使用的排序法教具已成功申请专利,『气泡排序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未来,计划将持续开展类似课程,并与小区、国中及小学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大学社会责任的落实。
物联网学程主任张鸿腾表示,透过『气泡排序法』的实际操作,不仅拓展了孩童的科技视野,还为育达科技大学的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社会责任的机会。每一场活动的经验积累,都是成长的基石,并锻炼了大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育达科技大学校长吴菊表示,学校致力与在地合作,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培育具备数字素养与创新思维的下一代。『排序法』课程仅仅是育达科大推动教育平等的第一步,学校未来将持续扩大影响力,并推动更多具体行动,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永续发展的愿景。(图片育达科技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