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宜婷/台北 报导】医师来找碴,这次要找的碴是爱吃鸡排、爱喝珍奶,国人肠道不健康、大肠癌年轻化?听听联新国际医院大肠直肠外科陈子安医师怎么说。
迷思1:大肠癌有年轻化趋势?
在台湾大肠癌平均得到的年龄是66岁,基本上还算是一个老人家的疾病。临床上虽也见过20几岁的患者,但属罕见,算是本身的基因缺陷。
为什么会说肠道好,人不老;相反的,人老了,肠道也容易跟着不漂亮的原因,就是「老化」。人体的肠道粘膜是一个快速更新的组织,平均每7天就会脱掉一层旧的粘膜并长出一层新的皮。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有时细胞可能会发生错误,朝着不正常的方向演进。怎么办呢?通常人体具有自动矫正系统–抗癌基因,它能够让免疫系统排除这些异常,把长错的吃掉,使它们无法继续做怪。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的功效和能力降低,导致对癌细胞的清除能力下降。这意味着身体可能无法有效地修复细胞,从而使癌细胞得以存活。因此,年龄增大,发生大肠癌的风险相对增加。
迷思2:大肠癌治不好?
如果在第一期或第二期诊断出来并接受治疗,几乎大部分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不过,初期的大肠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使得症状及早发现变得困难。大多数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大肠癌是通过健康检查发现的,大约10个大肠癌病人有8、9位是靠大便潜血检查筛检出来的。
国健署提供50~74岁民众每2年1次免费定量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查,经实证研究,每2年定期筛检可降低29%晚期大肠癌发生率与35%死亡率。
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时,才会产生症状,例如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和体重减轻等,但出现这些症状通常就是第三、第四期了。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大肠癌成功治愈的关键。定期健康检查和注意身体的变化可以提高早期检测的机会,进一步增加治愈的成功率。
●大肠长度约为1公尺,其中有一节长度约为10几公分的部分称为直肠。
●大肠癌的起始点通常是大肠内的息肉,这些息肉会经过多年的生长和癌化过程,最终可能形成大肠癌。
●大便潜血检验,若为阳性则进一步做大肠镜检查。大肠癌筛检结果为阳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肠息肉,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肠癌。筛检阳性者,罹患癌症风险比一般人高30倍,一定要尽快做大肠镜检查。通过定期进行大肠镜检查,可以切除息肉,从而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即使切除了一个位置的息肉,其他位置仍然可能出现息肉的生长,但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复发的机率。
●若长过息肉,建议每2、3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
●现代的大肠镜检查通常使用无痛麻醉,让病人在没有痛感的情况下进行检查,有助于医生更容易地检查整个大肠和进行切除。

迷思3:多吃益生菌可以远离大肠癌?
目前对于菌种和比例的最佳标准还没有定论,尚存在许多未知,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如果你有排便不顺的问题,如严重便秘或容易拉肚子,并且已经做过大肠镜,确认没有其他疾病或发炎,且西医开给你的药物效果不佳,那么可以考虑尝试益生菌。
比如有些人是肠躁症,吃了西医开的药后却变成便秘;或者你严重便秘,吃了西医开的软便药后狂拉,在这种情况下,益生菌值得一试。迷思4:老人家便秘,怕身体累积毒素,想尽各种方法硬上,对吗?
年轻的时候可能可以每天都上一次厕所,但人到一个年纪以后,也许两天上一次、三天上一次大号都算是正常;你要和自己这个老化的机器和平共处、共体时艰,他老了、累了,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那么有效率的产出大便,你不要硬去逼迫他。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家常使用软便药,用久了也会类似上瘾,再加量也无效。经常使用软便药来刺激肠子蠕动,它反而会让我们自己天生自发性的蠕动被抑制,每下愈况就变成「大肠无力症」。迷思5:大肠无力症可治愈吗?
如果情况严重到完全无法排便,且各种治疗方法无效时,可能需要考虑进行手术,将整个大肠切除,然后将小肠直接连接到直肠。
然而手术后,食物直接进入小肠,因此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腹泻的问题;算是极端的手法,用拉肚子来取代便秘。
陈子安医师叮咛,人体的肠道拥有自主的神经系统,可以独立运作,所以大家现在都说肠道是人的第二个脑,而这不只是形容词,肠和脑真的会互相影响,它不只是清道夫的角色喔!大家要多多爱惜自己的肠道,定期检查,肠命百岁。

(图照BODY杂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