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也贺/台北 报导】根据我国最新癌症登记数据显示,110年新诊断出子宫体癌个案3,181名(其中子宫内膜癌占92.61%),标准化发生率为每10万人17.0人,为我国女性癌症发生率第5位,发生的年龄中位数为57岁。112年子宫体癌死亡人数为535人,标准化死亡率为每10万人2.4人,为我国女性癌症死因第10位。
停经后异常出血要注意国民健康署提醒,除了维持健康生活型态之外,更要注意阴道异常出血情况并尽速就医,常见症状包括停经后出血、经期不规则、经血变多、持续性阴道出血或红色分泌物,贫血、倦怠,下腹疼痛…等。
为提升民众对子宫内膜癌的认识 国民健康署解惑最常见的3个问题
问题1.子宫内膜癌是什么?
说明:【子宫内膜癌是子宫体癌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停经妇女】
发生于子宫的癌症可以分为子宫体癌和子宫颈癌,而子宫内膜癌是子宫体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癌症类型,每年新诊断子宫体癌个案中有超过9成以上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好发于50~70岁女性,且多数为停经后妇女,110年新发个案中50岁以上女性即占73.5%。以110年癌症登记资料来看,诊断出子宫体癌时有71.9%的个案都处于第0期或第1期之预后较佳的癌症发展初期。近5年的癌症登记数据平均值显示,子宫体癌之5年存活率为83.9%。
问题2.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子有哪些?
说明:【肥胖者及有妇癌家族史要注意】
子宫内膜癌与遗传和体质有关联,其中肥胖为罹患子宫内膜癌重要因素,在澳洲有超过25%的子宫内膜癌病例是由肥胖所造成,在美国则是高达57%的病例归因于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30者,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更是BMI正常者(18.5~24)的2到10倍。子宫内膜癌风险因子包括:长期月经异常的病史、曾被诊断罹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停经后肥胖、有妇科癌症家族病史、服用仅含雌激素或其类似物成分的药物或补充剂、罹患糖尿病…等因素。
问题3.如何预防及检测子宫内膜癌?
说明:【维持适当体重,异常阴道出血请尽速就医】
美国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AICR)指出,规律运动、健康饮食及维持适当体重,可有效降低20~30%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目前尚无国际科学实证有效筛检子宫内膜癌的工具。子宫内膜癌常见的异常症状包括:停经后出血、经期不规则、经血变多…等异常出血,持续性阴道出血或红色分泌物,贫血、倦怠,下腹疼痛…等等,国民健康署吴昭军署长提醒妇女及时警觉自身健康异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尽速就医,并遵循医师指示进一步检查,接受专业诊断并及早治疗,阻断疾病进展。
(图本报编辑部提供)